名人数据库

社会热点

盲肠炎的诊治要点解析

健康更新时间:2025-05-29 点击数:

盲肠炎的诊治要点解析

一、盲肠炎的定义与症状识别

盲肠炎(即阑尾炎)是常见的急腹症,表现为右下腹疼痛及伴随症状:

典型症状:

转移性右下腹痛:初始为上腹或脐周隐痛,6-8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并固定,呈持续性加剧。

麦氏点压痛:按压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的中外1/3处可出现明显压痛和反跳痛。

伴随症状:恶心、呕吐、发热(37.5-38.5℃)、食欲减退,部分患者伴便秘或腹泻。

需警惕的严重情况:

剧烈腹痛无法缓解或高热(>38.5℃)、呕吐物带血、腹部板状硬(提示腹膜炎)时需立即就医。

老年人、孕妇或糖尿病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,儿童可表现为全腹痛伴腹泻。

二、诊断方法

临床检查:

体征自查:仰卧屈膝位右腿抬高时右下腹痛加剧提示腹膜刺激征。

实验室检查:白细胞计数升高(>10×10⁹/L)是重要指标。

影像学确诊:

CT/MRI:诊断敏感性最高,推荐作为首选,尤其育龄期女性更适合MRI以避免辐射影响。

超声:作为一线筛查手段,但准确性低于CT/MRI。

三、治疗策略

根据病情轻重及并发症选择个体化方案 :

药物治疗:

抗生素:青霉素、头孢类等用于控制感染;需注意过敏史及用药期间禁酒。

补液与驱虫:电解质紊乱时补充葡萄糖盐溶液;寄生虫感染者需用阿苯达唑等驱虫药。

手术治疗:

腹腔镜阑尾切除术:创伤小、恢复快,推荐用于单纯性及急性病例。

开腹手术:适用于复杂病例(如穿孔、脓肿)或腹腔镜禁忌者。

特殊术式: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合并腹膜炎者;末端回肠造口术用于全身状况差的患者。

替代疗法:

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(ERAT):通过内镜插管引流脓液,保留阑尾功能,适用于单纯性病例,复发率约6.7%(1年内)。

抗生素保守治疗:短期有效,但复发风险较高(15%-30%),需权衡利弊。

四、并发症与预后

常见并发症:

穿孔与腹膜炎:不及时治疗可引发感染性休克,需紧急手术。

脓肿与瘘管:需穿刺引流或二次手术。

预后与复诊:

及时治疗者7-14天可恢复,术后7-15天需复查伤口。

复发风险:ERAT治疗后1年复发率约7%,抗生素治疗高达15%-30% 。

五、预防与注意事项

生活调整:

术后建议高纤维饮食,避免红肉过量;肥胖、吸烟者需控制体重并戒烟。

避免滥用非甾体抗炎药(如布洛芬),以减少复发风险。

特殊人群管理:

孕妇与儿童:需个体化选择影像学方法(如MRI或超声)及手术时机。

无症状复杂性阑尾炎:择期手术可降低肿瘤漏诊风险,尤其有家族史者。

总结

盲肠炎的诊治需结合症状、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,早期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。手术仍是复杂性病例的金标准,但ERAT和抗生素治疗为特定人群提供了微创选择。患者需重视术后随访及生活方式调整以减少复发。